1)第四章 华山武学_诸天:剑出华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论上讲,任何武功都是劲力的运用,那么类似的发劲方式,就是联系不同武学的枢纽。

  华山武学起于‘无极桩马’,整合全身肌肉筋骨,可以打出种种不同的劲力变化。

  比如冲拳,气劲用的是‘刺’字诀,击向对手还能变爪擒拿,劲力回拉,转变为‘提’字诀,逆着对方的惯性,趁势再打,又变成‘截’字诀。

  不同的动作招式,可以演练出十三种不同的劲力,而华山剑法,也刚好是十三招。

  鱼乐受的是现代教育,于方法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培养出了系统性思维。

  习得拳脚、剑招之后,不自觉的就会去对比二者的相同、不同,然后进一步思考协调统一的可能性。

  总结下来,华山剑法十三招,分别对应不同的劲力:

  白云出岫,点字诀;

  有凤来仪,劈字诀;

  天绅倒悬,截字诀;

  白虹贯日,刺字诀;

  苍松迎客,抽字诀;

  金雁横空,格字诀;

  无边落木,压字诀;

  青山隐隐,带字诀;

  古柏森森,搅字诀;

  钟鼓齐鸣,崩字诀;

  萧史乘龙,提字诀;

  清风送爽,洗字诀;

  诗剑会友,击字诀。

  种种劲力在拳脚招式之中,也是处处体现,这就是相同相通之处。

  那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剑招比之拳脚,多了一把剑,也就多了一个‘结构力’。

  什么是结构力?

  你拿根木棍杵在地上,双手按压顶端,木棍没有挥舞击打,但它本身笔直的结构,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这就是结构力。

  所以,施展剑招的时候,必须将武器本身的结构力发挥出来,那么,你所施展的劲力就会与武器合二为一,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反之,无法包容武器的结构力,那么你所施展的劲力,还会浪费在控制武器的自重、惯性上面,实际应用反倒不如赤手空拳。

  长剑本身的结构力,完美融入自身的发劲,这就叫人剑合一!

  没有什么滴血认主、血脉相连的神神叨叨,也不用吃饭睡觉都抱着长剑。

  手脚躯干本就是身体的一部分,谁会有感觉自己的手脚有什么血脉相连的感应吗?

  那都是说书人故弄玄虚的胡诌而已。

  真正的血脉相连,不必去感觉它的存在,也感觉不到什么特别的感应。

  因为它本就是你的一部分,指挥起来也不需要通过思维感应,身体本能就控制着它。

  ……武道毕竟要手底下见真章,想通归想通,做不做得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还是拿冲拳举例,核心要义就是保证劲力走的是一条直线,一点点的偏差都会造成劲力的歪斜。

  但手臂是软的,是可以弯曲的,所以,即便每一拳都打中标靶,也无法保证劲力一定是走的直线。

  这个时候,鱼乐就发现,剑招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检验发劲正确与否的标准。

  因为长剑是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