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华山武学_诸天:剑出华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直的,如果发劲出现了角度偏差,那么劲力就会与长剑本身的结构力发生冲突。

  要么带斜了宝剑,要么会造成宝剑的弯折,部分劲力也就浪费在了与武器的冲突之中。

  鱼乐十年苦练,就是要将种种劲力练到收发由心,不管拳脚剑招,只要出手,务求劲力不会出现一点偏差,完美达成打击功效。

  其实‘拳脚与剑招互通互动’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早已经完成,最近两年,鱼乐的主要工作都是在熬炼身体,务求心到意到,意到手到。

  这个时候,老岳传了他《混元功》,可以说时机是恰到好处的完美。

  想要随心所欲的施展劲力变化而不出现偏差,仅从气血肉身的层面去达成,那就只能是不断的熬炼,期望形成肌肉记忆。

  ——就这都不可能保证百分百准确,还有个状态发挥的问题,就像那些世界冠军一样,也不是次次都能表现完美。

  但是武道高手还有更好的办法,那便是内力。

  内力的神奇可以说是挖掘不完的宝藏,并不止于属性不同带来的种种不同功用。

  最本质的一点是,凭自身心意,协调控制劲力的变化。

  好比武当派的‘神门十三剑’,这手剑法专攻敌人手腕的‘神门穴’,意在阻敌攻势而不伤其性命,也是张真人创招之时的一点慈悲体现。

  长剑是死的,随便你怎么挥舞刺击,最多有点儿小幅度的弯折,绝不可能像蛇一样随意扭曲身体。

  所以,‘神门十三剑’在施展之时,靠的就是内力去扭曲传达到剑身的劲力,使得剑尖发生偏转弯折,从不可思议的角度击中对手。

  张真人本意是好的,但这路剑法实际上可以变得阴毒无比。

  正是因为它那不走常规、不可思议的击打角度,如果目标不是手腕‘神门穴’,而是种种要害呢?

  鱼乐得了《混元功》,先不考虑神功本身的种种妙用,仅仅是内力的长进,就会对他整合劲力的想法有绝大的助益。

  跟着老岳学了一个月,又在思过崖练了一个月,鱼乐已经将《混元掌》的十招掌法烂熟于心。

  每日舞动掌法,劲力运转带动自身稀薄的内力运转,自然演变成‘混元真气’。

  只有自己炼成了真气,再细细体悟,才能获知其中的妙用。

  相比于华山心法炼就的内力,混元真气的高妙之处,不是简单的质高量大就能总结的。

  两种不同的内力,其实是两个层次的东西。

  《混元功》开篇四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定方,四象成法。

  就这四句话,其实就已经道明了整篇华山心法。

  因为初步接触内力的弟子,难以理解高深的心法口诀,是以,华山先贤创作了《华山心法》,其实是方便弟子入门之用。

  易是儒家的术语,指的是天地未开、元气未判的先天混沌状态。

  把人体比作天地,未经开发锻炼的人体元气,就是一团混沌,只有凝定心神,才能滋生玄妙,破开混沌,判别阴阳,诞生真气。

  这个过程,就是华山心法的修行,作用只在于产生气感,诞生真气,后续的搬运周天只是在强化气感而已。

  这样的内力,只是被心神收摄的人体本有的游离能量,本质上只是生命元气而已,能够些微的强化肉身、壮大气力,但却没有别的妙用了。

  想要把生命元气演变成种种内劲真气,还需要别的法门的辅佐。

  《混元功》就是依靠《混元掌》的约束,才能将生命元气演变成‘混元真气’。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