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四七章 没人要的宝贝?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一般极尽精致。

  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

  同时底款有了变化。

  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明代中期仿。

  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朝野亦需用铜香炉,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

  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伊斯·兰文。

  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兰教,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回文的出现,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并且楷书、篆书并用。

  明末和清初仿造。

  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

  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

  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

  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

  可是在国际市场上,宣德炉的价钱却一直上不去,这主要还是因为仿品太多了。

  结果就是不管拍卖师用多么蛊惑的言语去介绍这个宣德炉,可是就是没有人出价。

  张天元其实能了解这些人的心思。

  老外可能是完全对宣德炉不感兴趣。

  而刘益等人则是无法判断这件宣德炉的真伪,不敢贸然出价。

  毕竟这玩意儿仿品充斥市场,他们都不敢贸然购买了。

  拍卖师站在台上抓耳挠腮,用各种言语鼓动大家伙出价。

  可就算他努力了半天,最终出价的也只有寥寥两三人而已。

  这几个人,还都是中国人刘益、马老板、李老板。

  “二十一万美金。”

  “二十二万。”

  “二十三万。”

  而老外门根本就对这玩意儿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此时还沉浸在方才那幅毕加索的油画之中没有完全解脱出来呢。

  很多人私底下正在讨论的也是刚刚的油画。

  即便是出价的三个人,也小心翼翼地加价,每次按照最低加价的一万美金来计算,这跟之前疯狂的叫价完全不一样了。

  这真不是拍卖师的错,他已经倾尽所能了,然而宣德炉这东西毕竟太过特殊了。

  如果这场拍卖会放在中国的话,那可能会引起一场轰动,可这里是美国,而现场参加拍卖的也基本上都是老外,中国人非常少,而真正懂古玩的中国人就更少了。

  张天元也没有出价,因为他发现了这种情况之后,就觉得这个东西有漏可捡了。

  不过这个漏主要还是在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上。

  至于市场价值方面,其实能赚到的不多。

  毕竟二十万美金都已经是一百多万rmb了。

  而目前国内拍卖市场上的宣德炉能上一百万rmb的都非常少见。

  上千万的更是凤毛麟角。

  刘益等人不肯出价也有这方面的理由。

  这什么东西用美金来购买,都会显得有点太过昂贵了。

  “二十三万美金!这位先生出价二十三万美金,还有人愿意继续加价吗?这可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错过了,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拍卖师依然在那里努力忽悠,不过感兴趣的人依然没有几个。

  “别啰嗦了,还是赶紧拍了进行下一场吧。”

  甚至有人直接喊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