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二章 时代(七)_免疫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不富,你怎么回事儿,做了啥对不起县长的事儿?”一位老人急忙站起来斥责道。

  “我我我……去年我在汽车站卖羊杂汤,讹了李县长一百块钱……我当时以为他是外地人过来办事儿的……我对不起他老人家,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我父亲我媳妇儿……”贾不富的脑袋扎的更低了,举着钱的右手不停地哆嗦着。(三百八十三章,赴任)

  “你呀……”老人恨铁不成钢的拍着贾不富的后背,痛心疾首。

  “不至于,不至于,都是小事情,已经过去了。”李焱起身微笑着拍了拍贾不富的肩膀。

  “不过,话不说不明,理不辨不清,有些道理还是要讲的。莱邑是个落后的穷县,要想发展,必须要借助外力,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莱邑县要做的,仅仅只是拿出一颗诚心来展现一片热情,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莱邑的发展将无路可走。

  你想一想,如果是一位外地的投资商,满怀热情的到莱邑来帮助咱们脱贫,碰到了这种事,他还有信心留下来吗?他会不会觉得咱们莱邑人根本就不值得出手拉一把?

  不过归根到底,你做出那些事来,还是因为穷,你家里有老有小,媳妇儿还有病,手里却没钱。没钱就没底气,没钱就没尊严,就会做一些只图眼前利益的事情,哪怕明知道自己做错了。

  这样是不对的,咱们要是做的不好,就引不来金凤凰,就只能继续穷下去;穷下去,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没钱上学受教育,只能走歪门邪道,甚至铤而走险,最后成为社会的害虫。

  他们的孩子,受父辈的影响,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周而复始,循环反复,莱邑县就永远摆脱不了贫困的状况,莱邑人就永远过不上富足的好日子,永远无法堂堂正正的活着。”

  “是是是。”贾不富万分羞愧,脸红的发紫。

  本以为对方是忘记了那次邂逅,如今看来,人家只是心胸宽广,不屑于和老百姓计较。

  贾不富原名贾富贵,莱邑县城人,就住在北河沿儿。父亲是县木器厂食堂的大师傅,虽然因为职业优势,饿不到老婆孩子,但工资低微,家庭贫困(华夏六七十年代,国企里始终是生产一线的工人地位高,待遇好,食堂厨师这种辅助岗,就要差很多了。不过灾荒年饿不死厨子,褂子兜儿里装把玉米面,裤裆里吊个咸菜疙瘩,饭盒里带些食堂“剩下要扔”的饭菜,稍微动动手,就够家人一天的伙食了)。

  在贾富贵十四岁时,他爸给他改了名字,叫贾不富,大概是取否定之否定即为肯定的意思,希望儿子能真的富起来。

  不过之后看来,封建迷信改变不了生活,名字是改了,生活依旧很拮据。父亲领着微薄的退休金,母亲给邻居们洗衣服挣个仨瓜俩枣,妻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