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宰予的理想国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为他施加一点压力的话,他又怎么肯割舍掉自己的利益呢?

  劝齐侯这样的人施行仁政,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而像是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却是时时刻刻都会被他人取代的。

  而且,他们都有继续向上,图谋更进一步的志向。

  所以,这帮所谓的‘乱臣贼子’,反倒成了可以施行仁政的对象了。”

  宰予想到这里,忽然搞明白了一件事。

  他一拍大腿,喊道:“怪不得夫子在另一条时间线上郁郁不得志呢!闹了半天,辅佐公室和提倡仁的举措,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啊!”

  宰予忽然感觉自己貌似触摸到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或许,我应该让各国君王的位子,全都晃荡起来?

  在齐国扶助田氏,在晋国扶助韩赵魏,在楚国扶助他们国内的小山头……

  这个念头一出来,宰予身上汗都下来了。

  想法实在是过于大胆,以致于把他本人都惊到了。

  但转念一想,好像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当初吴国的延陵季子造访晋国时,就曾经预言晋国的政权将会落在韩赵魏三家手中。

  而《孙子·吴问》中,孙子也曾大胆预测晋国六卿中,范氏和中行氏会率先灭亡,智氏其次,之后是韩魏,而赵氏则有可能最终掌控晋国。

  归其原因,在于六卿封地内的田亩大小并不相同。

  范氏、中行氏的田地,以八十步为宽,一百六十步为长,划为一亩。

  智氏则是以九十步为宽,一百八十步为长。

  韩魏以百步为宽,两百步为长。

  赵氏则以一百二十步为宽,二百步为长。

  因为赵氏的田地大,所以当六卿授田时,民众就更倾向于耕种赵氏的田地,而摒弃其余五卿的田地。

  这么一想,赵氏的确是个不错的‘试验田’,不仅影响力够大,还有相当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如果赵氏推行仁政,而使得万民皆附,那么其他国家的卿大夫家族就会纷纷效仿……

  即便那些卿大夫不效仿,那他们的力量也会被逐渐削弱。

  而且,我还可以给予施行仁政的卿大夫家族们,一些微不足道的技术指导……

  如此一来,不施行仁政的家族就会被兼并,施行仁政的家族就会兴盛。长此以往的话……

  “嘶……”宰予一拍脑瓜子:“这是何等天才的设想!”

  宰予正在畅想着无比广阔的未来时,马车突然停下了。

  原来这会儿工夫,他已经来到了鲁国使团入住的馆驿前。

  宰予下了马车,向御者道谢后,心情畅快地步入馆驿。

  他准备等回到房间后好好地做一场春秋大梦,从图书馆的典籍里,继续完善建设梦中理想国的具体方案。

  他刚走到房门前,便看见里面透出一点微弱的灯光。

  宰予伸头向内一看,原来是子贡正点着油灯,坐在几案前读书。

  “子贡,你不在你自己的屋子里待着,跑到我这里干什么?”

  子贡扭头看他,眼神中写满了疲惫。

  “子我,我不明白。”

  宰予一脸戒备的望着他,贴着墙边走进屋内:“你想不明白什么?”

  子贡举起书本,指着上面的一行行文字道:“你昨天交给我的这本《管子》,我看不懂。”

  “哦……”宰予舒了口气,来到他身边坐下:“说吧,哪个字不认识?”

  “我不是不认字,我是看不明白《管子》里面说的道理。这本书里说的一些东西,和夫子教我们的,以及我自己设想的,似乎不太一样啊!”

  宰予早知道子贡会有疑问。

  夫子的理念毕竟偏重于理想化,而管仲的学说却是完完全全的经世之法。

  两者理念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体现在施政上。

  面对迥然不同的两个学派,子贡如果一点疑惑都没有,那才是见了鬼了!

  “说吧,你是哪里觉得不明白。我虽然也并不能全部领会,但《管子》的某些章节,我还是有一些独特见解的。”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