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章 火星之旅(四)_银河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银河元年,蓝星时间12月19日。

  早上八点钟,被闹钟吵醒的方天波和岸本正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一次他们除了510吨质量被用来运输人造卫星,剩下1490吨运载量,其中1030吨是21个标准舱室的零部件。

  剩下的460吨质量,分别是50吨生活物资、一艘48吨的火星登陆飞船、一个26吨的火星地面标准舱、一批41吨的探测器、剩下295吨都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和维修零部件。

  宇宙远征军第一小队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搭建火星同步轨道空间站,这种模块化的空间站搭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方天波和岸本正史俩人驾轻就熟的操作太空作业机器人,将一块块标准舱室的零部件拼接起来,9527号也在帮忙搭建空间站。

  他们速度非常快,平均一个小时就可以搭建一个标准舱室,到傍晚18:12左右,9个标准舱室组成的火星同步轨道空间站已经初具规模。

  19:24,方天波召开了一次简短的小会。

  方天波环视众人开口说道:“现在火星同步轨道空间站已经初步完成了一部分,从明天开始我们工作要再次分配一下,尤里和林委员继续轮流值守逐日号驾驶舱,发展监控火星周围轨道和蓝星通信工作。”

  “没有问题。”尤里回道。

  林雷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正史,你和9528机器人继续搭建火星同步轨道空间站。”方天波继续吩咐道。

  “嗨!”岸本正史点了点头回道。

  “我从明天开始进行火卫一和火卫二的具体勘探工作。”

  勘探火星就是他们的第三个任务,勘探火星,不仅仅要勘探火星本身,包括它的两颗天然卫星也在勘探范围之内。

  12月20日。

  方天波主持的火卫一勘探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两颗地质卫星早已环绕着火卫一这颗大土豆。

  地质卫星的上带有两种“摄影”仪器(称为传感器),一是反光束导管电视摄像仪,类似电视摄像机;另一种是多光谱扫描仪,能把地面反射上来的电磁波按波长分开记录下来。

  布置在火卫一上面两颗地质卫星将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逐日号飞船。

  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飞船接收到卫星信号后,逐日号飞船自带的超算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

  火卫一是一颗不规则的卫星,个头非常小,火卫一的尺寸大约只有公里×公里×公里大小,形状有点像土豆,距离火星中心点平均距离为9378公里,距离火星地面左右6000公里左右。

  另外火卫一上面还有一个巨大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