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五章 温差发电_银河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豪杰一篇篇的翻阅着关于离子发和光子发的资料,这些资料很多是理论上的论文,当然其中离子发方面的实际应用还是有不少的。

  米粒家、太阳国、西洲联盟都有离子发的卫星或者探测器,特别是深空探测器方面,钚同位素电池配合离子发,才可以飞行几十年。

  不然那些动辄飞行几十年的探测器,根本没有办法采用化学燃料发动机。

  看了小半天,但是解决核聚变小型化的热量问题,有用的依旧是寥寥无几。

  不过离子发和光子发还是非常有潜力的,黄豪杰向忠问道:

  “我记得我们是不是有一个离子发动机研究所?”

  [是的,离子发动机研究所在基隆市,所长是周博通,总工程师是三岛季。]

  “周伯通?”黄豪杰好奇的抬起头来。

  [╭(′??o??′)╭??是博学多才的博。]

  “额……”黄豪杰顿时一尬,连忙转移话题:

  “将我实验室里面的5、6、7号小型反应炉送去离子发动机研究所,让他们研究核聚变的离子发动机,顺便连光子发动机的任务也给他们了。”

  [好的。]

  黄豪杰吩咐了这个事情之后,便将注意力集中在温差发电上面,温差发电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发电技术。

  无需复杂的设备装置,只要一种叫做“热电材料”的特殊材料,在其两端施加以温度差——比如,一端是27摄氏度凉水,另一端是100摄氏度的开水,这73摄氏度的温度差,就可以让这种材料发出一定功率的电能。

  既然优点这么多、潜力巨大的发电技术,为什么很少听说有应用?

  因为温差发电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效率太低。

  现有最好的温差发电材料,其热效率只有常规火力发电厂的一半不到,比地热发电的效率还低(地热发电效率在6~18%左右),这么低的热效率,那些资本家又不是傻叉,怎么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不过黄豪杰在翻阅到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时,发现这篇论文给了他给不少的启发。

  这篇论文是由西洲联盟—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ErnstBauer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表的。

  论文之中的数据显示,他们实现了温差发电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热电优值系数(ZT值)的翻倍。

  他们开发的热电材料具有高达5到6的热电优值系数,而之前最好的材料一般也只有大约到。

  黄豪杰顿时重点关注起来,让忠将这个团队关于热电材料的资料收集起来,不一会一大堆资料出现在他全息电脑里面。

  温差发电要想提高热电效率,就必须要提高热电材料的ZT值,只有ZT值达到或者超过4,这种技术才具有商用价值。然而,热电效应发现10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们连3都很难达到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