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一章 新发动机_银河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发现宇宙动力公司确实在12月有立项了一个发动机项目。

  “这么快就研发500吨级别的宇宙飞船,会不会太着急了一些?”

  林国庆沉思一会之后回道:“从技术角度上来看,500吨宇宙飞船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另外500吨级别宇宙飞船,可以充分利用质量投射器的发射资源。”

  尽管林国庆说得非常浅白,但是李建华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充分利用质量投射器的发射资源?”

  “玄武级运输一次性可以向近地轨道运输60吨货物,而500吨级别的宇宙飞船可以一次性向近地轨道运输300吨货物,但是两者在质量投射器使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林国庆解释道。

  “原来如此,那新发动机的进度到哪里了?”李建华问道。

  林国庆指着眼前的发动机回道:“我们目前已经到了试车阶段,这是第二台原型机,第一台在隔壁车间。”

  林国庆带着李建华在车间里面视察了半个多小时,李建华才带着人离开这里。

  而车间的工人和研究员,则继续工作着。

  “工藤博士,你负责的电控系统有点问题。”项目总工程师蔡信拿着一份超算模拟结果说道。

  工藤博士是从太阳国航天机构过来的,事实上在银河航天工业集团里面,高力和太阳国的科学家不在少数。

  至于会不会泄密的问题,银河财团的内部审查非常强大,那些有问题的人早就被排除在外,毕竟读脑器是无解的存在,再配合人工智能的监管,没有人可以渗透银河财团。

  “蔡桑,有什么问题?”工藤博士紧张的问道。

  蔡信将一份报告递给对方:“这是超算模拟结果,你自己看一下。”

  接过来之后工藤博士连忙翻看起来,他一边看一边绕头,不一会才恍然大悟起来:“是这里的参数大了。”

  发现问题之后,工藤博士连忙打开全息电脑,查了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一阵排查之后,他才发现其中一个参数被搞错了,变成了。

  数据搞错在研发过程之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特别是那些非常复杂的研发项目,那些数据动辄几百上千,一小数点错了,都会让结果天差地别。

  蔡信作为总工程师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蔡总工,我的喷口设计已经完成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说道。

  蔡信接过对方的资料仔细的研读一会,他抬起头来问道:“国文,喷口的管壁厚度会不会太薄了?”

  高高瘦瘦的王国文摇了摇头解释道:“不会,我采用了混合凝胶镀在喷口上面,而且是用了三层,无论是耐高温,还是结构强度,比第一代发动机强。”

  “混合凝胶真是一个好东西。”蔡信感叹道。

  “这个混合凝胶当然是好东西,我们新一代发动机的燃烧室、喷口都采用了这种材料之后,动力是提升了,重量却没有变大太多。”王国文笑着说道。

  事实上如果对比一下就知道其中的差距,同样是玄武级飞船使用的氢氧发动机,第一代主发动机重量是吨,可以提供135吨动力;而第二代主发动机(镀混合凝胶薄膜),重量是吨,可以157吨动力。

  这个所谓的第二代发动机,仅仅是小改而已,真正大改的发动机,是第三代发动机,依旧是蔡信他们现在正在研发的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他们设计方案之中,预计是重量吨左右,提供动力将达到600~700吨之间。

  主要是采用了混合凝胶镀膜工艺之后,很多材料被删减了,比燃烧室的室壁厚度,就比前两代薄了60%多,但是机构强度却提升了46%。

  新材料给发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强大助推效果,甚至让设计可以变得更加简单粗暴。

  搜狗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