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4章 工程实现的难题_科技岛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了昨晚的家庭聚会,吴涛已经完成了下一阶段发展的战略层面部署。笔|趣|阁www。biquge。info但这些部署,在他的发展信条中,始终只是技术主导之余的旁枝末节。不可不兼顾,但也无法成为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新的一天,吴涛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技术研究中去。

  实现球状闪电的最终目的,是制造可以诱发轻核聚变反应的苛刻高温条件。从没有人知道这一高温条件具体是什么,有的科学家说大约是一亿度。

  对此,吴涛想说,这不扯淡一样的吗?

  一亿度,还玩个屁?

  当然,即便没有一亿度,几百万度还是需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吴涛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根据太阳的实际情况推断出来的。

  作为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依靠不断的聚变反应,向广袤的八大(九大)行星和无数的卫星散发着光和热。

  这其中,太阳的表层温度大约五六千摄氏度。当然在表层是没有聚变反应发生的。

  从表层向内,是日冕层。占据着庞大份量的日冕层内,聚变反应已然广泛存在。而日冕层的温度大约是五百万度的样子。

  至于聚变反应最为剧烈的内核层,温度高达两千万度。即便如此,距离一亿度也相去甚远。

  所以吴涛很笃定一亿度的高温诱发条件,根本就是扯淡。

  当然即便是五百万度到两千万度的高温条件,对于如今的人类来说,仍然是难以实现的条件。

  好在吴涛根据球状闪电的理论模型,证实了产生一千万度高温的理论可行性。

  当电流经过瞬间激发,从某一原点,分成强度相同的数百成千条,沿着球体的表层曲线辐射出去,最终汇聚在球体的另一极点。

  这一极点处,经过多条高压电流的同时叠加,会产生一种类似于共振的奇异效果。

  所以在共振的极点处,温度将随着不断的叠加骤然提升。

  叠加的高压电流越多,共振极点的温度将越高。

  按照理论的公式,超过一千条的高压电流同时叠加,将会达到五百万的瞬态高温。

  于是乎,球状闪电的工程实现,最终归结为两个难题。第一,如何分流出超过一千条的高压电流;第二,如何保证分出的高压电流沿着球体表面的最短路径,准确抵达共振极点,同时保证在路径上高压电流的能量损耗最小。

  而对于第二点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求分布在球体表面的导体满足超导特性。

  想到这里,吴涛的脑海里几乎立刻有个答案呼之欲出――石墨烯!

  没错,单层石墨烯的超导特性,已经得到了科学家的实验证实。而吴涛恰恰已经实现了单层石墨烯的量产。换作别人,连大量实验的基础都没有。

  确定了这一点,吴涛立刻拨通了姜平海的电话。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