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〇四、治大国如烹鲜_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迅速摆脱了贫穷落后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神舟飞天,嫦娥奔月,青藏铁路通车,高铁网络营运。一个又一个壮举无不彰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指日可待!

  清末民初,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割据,人民生活困苦,科技落后世界难道和1948年、1978年不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既然后世的事实证明体制可行,为什么不能把它移植到1912年?

  唐绍仪见孙元起沉吟不语,便劝说道:“百熙,这几个问题虽然看上去简单,但要把它们想通、想透,形成圆融自洽的体系架构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你也不用急于一时,反正时间还很充裕,不妨慢慢思量,争取形成既具有自己特色又符合当下国情的治国理念。”

  见孙元起点头,他又接着说道:“至于治国的‘治,字,就是把当前国家最紧要的几个问题排好顺序,让内阁诸人拿出可行性方案,集中全国力量加以贯彻实施。比如现在你认为完成行政统一、推行议会共和制、普及义务教育、整理财政、完善军备、铺设铁路等几项比较,但究竟哪一项先执行、哪一项后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调整执行情况?这些才是国家元首、地方长官需要认真考虑的。至于如何执行,那是下属们的职责所在,不必元首、长官事必躬亲。

  唐绍仪所言听上去平实无奇,仔细琢磨起来却大有深意。比如现在孙元起执政四川,就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要把四川建成什么样子,也没有认真考虑过理想中的四川与现实中的四川差距在哪里。至于四川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他想到了蠲免农民的赋税,想到了筹建工农业体系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却好像诗人写诗似的,遇到什么灵感就写什么,没有一个长期的通盘考虑。

  杨度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智谋之士,他或许想过如何纵横捭阖让川陕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远交近攻来吞并周边弱小势力,甚至可能想过把孙元起推上大总统宝座。但他却对未来国家如何发展,如何改善民生、振兴实业,如何铸造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没有多加考虑。在他看来,只有政治、军事上的问题才算真正的大事,经济、文化、思想上的问题根本不算问题,遇到了再解决也不迟。大概,这就是古代智谋之士与现代政治精英之间最根本区别吧?

  半晌之后,孙元起才问道:“还有呢?”

  “没有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看孙元起有些愕然,唐绍仪接着解释道:“百熙,你觉得国家元首应该如何?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还是一步十计,翻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