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章 分号之后_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历了一场意义堪比日德兰海战的激烈战斗后,由海军上将约翰.托维指挥的英国舰队黯然返回了位于英格兰南部的普利茅斯港,在那里,他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受到热烈的欢迎,码头上迎候的不是军人便是海军官兵的家属,人群中的气氛异样沉重,仿佛他们参加的是故去亲友的葬礼。

  在领航的驱逐舰入港之后,舰队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战列舰“马来亚”号、“皇家橡树”号以及“乔治五世”号排成一列纵队驶入港湾,这支舰队虽然不是皇家海军的全部,但它们却代表着这一时期英国海上力量的各个“阶层”――新锐战舰、中流砥柱以及垂垂暮去的老式战舰,而与25年前生在斯卡帕湾的相似场景相比,这支归航的英国舰队中几乎看不到战舰遭到重炮轰击所遗留的痕迹,没有近乎倒塌的舰桥、没有扭曲的炮塔,没有任何的触目惊心与满目苍夷,一切的一切都和往日一样,除了舰上官兵们低垂的头颅与少许伤者沉重的呻吟……

  “我们有愧于王室、政府和人民的寄托,我们被整体实力弱于我们的对手打败了,这一切的责任都在于我!”

  也许任何一位充满责任心以及勇气的海军上将都会站出来这么说,约翰.托维的话里并无虚伪的成份,当出征时的意气风为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对手地强大和自己的无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头一次有了难堪重负的感想!

  “将军……您已经竭尽全力了!”立于一旁的上校参谋官已是两鬓斑白,他自己都知道现在这句话说得是多么地虚弱和勉强,这充其量也只是尽了人情地宽慰而已。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场战斗的失败将给英国乃至盟军阵营带来多大影响。不止是欧洲局势,就连远在大洋彼岸持友好或观望态度的中立国家也会因此而出现彷徨动摇。很显然,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这场完全可以避免的失败担负责任,身处伦敦的温斯顿.丘吉尔虽然难辞其咎,但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和不列颠空战让他在英国建立起了空前地威望。受此战牵连而下台地可能性微乎其微。长年在军政界摸爬滚打的人不会猜不到。真正的“替罪羊”将另有其人,就如同失意地挪威战役与帕豪斯爵士的离职一样。

  海军上将并不是那种完全不懂军事和政治之间关系地人,听到下属的劝慰。他只是无奈的摇摇头,“我们输掉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自此之后。大西洋上的主动权将不再掌握在英国手中,局势将变得无比艰难,也许我们会最终输掉这场战争,噢,那样的未来该多么的可怕啊!”

  上校参谋官无以为复,他满怀失落的看着暮气沉沉的港湾,前途陌路的感触涌上心头,但突然间他的目光被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