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六章 颁奖前夕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认真的分析,道:“你看这几位提名,舒淇《飞一般爱情小说》、吴倩莲《半生缘》、刘嘉玲《自梳》。

  前两部无论从影片品质,还是演员表现,都是陪跑的角色。《自梳》很棒,刘嘉玲也不错,但高度上差了那么一点点。

  所以肯定在你们中间,Maggie你之前七次提名……”

  “六次,有一次是女配角。”

  “哦,六次提名,三次影后。老实讲,你《不脱袜的人》差一点,《阮玲玉》《甜蜜蜜》实至名归。

  《风声》呢,我觉得正常水准,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反倒是阿丽,你提名几次?”

  “《古今大战秦俑情》《风月》,两次。”

  “好,你这次就很有突破。这个突破是说在香港人印象中的巩丽,那种突破,你懂我的意思么?”

  “就是你以前中了面目全非脚,现在还我漂漂拳,让人哇的一下。”许非通俗易懂。

  “滚蛋!”

  巩丽啐了口,她不是对自己没信心,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在香港地界,自然会偏向本土演员。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经常表现家国情怀,金像奖偏好深刻、艺术的表演,评选相对公允,相对啊!

  像斯琴高娃就凭借《似水流年》拿过一次影后。

  但港影没落后,金像奖就嘚儿了起来,评选情绪化,就是不给你大陆男演员,说死都不给。

  且整体排斥大陆元素,比如《让子弹飞》,就拿了个最佳服装设计。

  金马奖刚好相反,脱离官方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派、自由派争斗。一年一个标准,吵吵闹闹。

  后来自由派胜出,金马奖氛围一变,跟大陆有过很长的蜜月期,影响力超过了金像奖。

  然后又自己作死,一落千丈。

  现如今,港影还没颓到那个份上,许非真挺看好巩丽,当然嘴上道:“我肯定希望你们一起拿,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

  连梁佳辉都翻了个白眼,道:“双奖也有可能,按照96年新规则,每个奖项得分最高的为得奖者。

  若有两名候选者同时得最高分,可一起获得该奖项。

  但超过两名就不可以了,需要重新投票。”

  张蔓玉和巩丽大风大浪闯过来,心态是可以的,瞧他又煞有介事的分析,同时道:

  “好了好了,饮茶啊!”

  “反正过两天就知晓了。”

  …………

  颁奖前,港岛娱乐圈非常热闹。

  舒淇、吴倩莲明显炮灰,刘嘉玲有潜力成黑马,但《风声》这种绝对双女主就很少见。俩人接受采访时,也异口同声:

  “谁拿奖我们都开心啊!”

  到了26日晚,会展中心。

  红毯铺就,几乎全港的媒体都跑过来,抢占红毯两侧。闪光灯、尖叫声伴随着一件件礼服裙摆,香浓迷艳,星光璀璨,不逊于任何一个大电影节。

  许非本要参加的,想想又临时放鸽子。

  我一身家十几亿的老板,在这充一个三级编剧的名,没啥意思,继续做低调的靓仔。

  于是老宋有福了,左边巩丽右边张蔓玉,外加陈可新等等,踏过红毯招摇声势。他现在不得了,要奖有奖,要票房有票房。

  还是少有的,能在外埠大爆的家伙。

  另有最佳导演提名,陈果《香港制造》、张婉婷《宋家皇朝》、林岭东《高度戒备》、王家卫《春光乍洩》。

  影帝提名,梁朝伟、张国荣、刘青云、梁家辉、谢君豪。

  配角提名的梅艳芳、张震、杨紫琼……以及黄岳泰、杜可风、张叔平、金培达、元彬等等技术型人才。

  每个都是有名有号,业内大佬。

  “……”

  酒店内,许老板看着红毯一幕,默默为一个时代哀悼:唉,没几年好活了。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