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口_海底两万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把我们带到濒临亚洲和美洲海岸的那片辽阔海洋中。这样他就可以完成他的海底环旅,然后回到一处“鹦鹉螺号”觉得最自由自在的海域中。但如果我们回到太平洋,远离人类居住的陆地,那尼德·兰的计划将怎么实施呢?

  不过不久,我们就会明确这重要的一点。“鹦鹉螺号”船只正快速前进。一会儿,它就穿过了南极圈,把船头朝着合恩角开去。3月31日晚上7点,我们到了那个美洲的岬角。

  到了此时,我们的过去所有的痛苦都被忘记了,被困在冰层里的记忆已经被我们从心里抹掉了,我们现在关心的只是未来。尼摩船长不再在客厅里露面,也不再出现在平台上。每天都由大副出来测定船的方位并把它记在平面地图上,我由此知道了“鹦鹉螺号”的确切位置。而且那天晚上,我们又沿着大西洋的原路返回走,这使我非常满意。

  我把我观察到的结果告诉了加拿大人和康塞尔。

  “好消息,”加拿大人回答说,“但‘鹦鹉螺号’要去哪里呢?”

  “我说不来,尼德。”

  “去了南极后,船长难道想去北极,再从著名的西北通道去太平洋?”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康塞尔说。

  “那好!”加拿大人说,“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奉陪他了。”

  “总之,”康塞尔补充说,“尼摩船长是个杰出的人物,认识他我们并不后悔。”

  “特别是在我们离开他之后。”尼德·兰揶揄道。

  第二天,4月1日,“鹦鹉螺号”船只在正午前几分钟浮出了水面。我们在西面看到了海岸。那是火地岛,早期的航海家看到岛上上著的茅屋上飘起无数的浓烟,便给它起了这个名字。火地岛是一个30里长、80里宽的大岛群,处在南纬53度到56度、西经67.5到77.15度之间。我觉得这个岛的海岸很低,但在远处矗立着一些高山。我甚至相信我看到了海拔高度为2070米的萨尔眠图山,那像是一个片岩金字塔,峰顶很尖。尼德·兰跟我说,人们根据山上是云雾缭绕还是没有云雾,就能预报出是坏天气还是好天气。

  “真是一个好晴雨表,我的朋友。”

  “是的,先生,这是一个天然的晴雨表,当我行船通过麦哲伦海峡时,它就从来没有预报错过天气。”

  这时,这座尖峰似乎清晰地从天底上显露出来。这是好天气的预兆。会有好天气的。

  不久,“鹦鹉螺号”船只重新回到了水中。它向海岸靠近,但只是沿着海岸走了几海里。这时,通过客厅的玻璃,我看到了一些长长的海藤和一些巨大的墨角藻——梨形藻的一种,南极的自由海中就有几种梨形藻种类,它们算上粘性光滑的根须,长度竟可达到300米,它们可是一种真正的铁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