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章 产业_大唐,我可以加持道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愿意平白教与他人?

  马凡却理所当然道:“那是当然。百姓们认劳认怨的工作,我也希望他们可以过的更好一些。”

  人心都是肉长的,特别是马凡来自现代。

  看着遭了灾的百姓一无所有,每日只有饿不死人的粥食,便没有人管他们。

  一个出生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代的人,又怎么可能视若无睹。

  更何况马凡也不是只付出,他是确实需要人力。双方是互利互惠。

  正说着,马三宝进来。

  “有什么事?说吧。”看他似乎有事,马凡直接问道。

  “公子,百姓们希望公子不要再只发钱。他们希望可以在公子的食堂就餐。”马三宝说。

  听到这个消息,马凡是真的开心笑了。

  马凡为什么把李元吉的赏赐全卖了。就隋末这环境,地广人稀,土地真的不值钱,到处都是荒地,特别是马凡拥有直接从官府拿地的权力。

  李秀宁也好,李元吉也罢,马凡开了口,不要钱也会批地的说。

  马凡卖赏赐,为的便是给这帮人发工资。

  要知道马凡搞的是养殖场,不给开工资,不怕人家偷他的畜口啊。

  已经一无所有的百姓,饥寒交迫之下干出什么都不奇怪。

  就算是派军队看着,养的不用心,直接养死,亏的就不只那点儿工资了。

  当然,每天开出十数万钱的工资,马凡也心疼。

  最重要的是马凡没有这么多的钱,在养殖场没有出栏前,是一直没有收入,只能贴的。

  所以马凡在养殖场中建了食堂,就是希望可以回流一些。

  真的是没来过古代,不知道古人对粮食的浪费。

  首先古人吃面吃的是死面,只要把面发一发,随时一斤变一斤半的面食,而且还更好吃。如果心黑一点儿,多加点儿水,一斤变两斤,也不是不可以。

  北方现在又基本吃的全是面食,这是浪费了多少的粮食。

  还有:这里既是养殖场,更是屠宰场。每天李元吉派人送来的猎物,下水都是不吃的。

  浪费,太浪费了。

  在后世,多少人专门卖卤下水的?古人竟然不吃?

  于是,马凡命人做包子了,大肉包。以一定比例的肉与下水一起做的馅。

  大大的肉包卖两文一个。三文钱给两个。

  同时还有肉夹馍、羊杂面、牛杂面等等。

  很快百姓们便从斗食,变成了正常的饭量。两三个半斤的大肉包就吃饱了。

  算一算,这比他们拿着工钱买粮食吃,要合算的多。

  战乱背景下的隋末粮价从米斗数百文到千文、三千文,始终处于高涨之中。

  数百文斗米吃不了一天,马凡食堂6文钱吃到饱,还有免费的兽骨汤喝。

  就问老百姓们会怎么选?

  当然为了喂饱他们,马凡也搭进去不少的人情。

  太原的隋朝仓储,以及太原王氏的世家粮仓,都是马凡买粮的大户。

  在粮食这方面,马凡可以说是不赚,甚至是贴的。

  但是你到现代问问,有哪个工人会愿意为了三个包子,帮老板干一天的活的。

  而且马凡他这是大养殖场,养的是肉,一旦出栏,多少的米面都回来了。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