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64 章(【天宝元年】...)_盛唐小女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嵩山之约,一开始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贺知章等人都是朝堂边缘人物,不是闲居在家就是半退休状态,做什么都不会特别引人注目。

  哪怕李俨这个皇孙向太子李瑛请示此事,太子李瑛也没放在心上。

  倒是李腾空和李林甫表示想去嵩山寻访焦炼师的时候,李林甫这个当爹的多问了几句。得知是小孩子一块出去玩,李林甫便答应下来,只让她带上些得用的人手。

  三娘本人也并没有把这件事得多么隆重,于她而言这就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朋聚会。

  所以在邀请完所有能邀请的人以后,三娘很快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上课、读、习字以及发展自己的各项兴好之中去。

  只是许多事情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寻常至极,后来的人提起来却都觉得那是一场难得的盛事。

  古诗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就是九月伊始,人们应当开始缝制寒衣了。

  这便是授衣假的来由了,五月休田假,九月休授衣假,体现的是朝廷对农业的重视。事实上朝堂上那么多达官贵人又有几个是真的需要自己下田、需要自己制衣的?

  三娘也是与左邻右里交流多了,才从旁人那儿知晓冬衣用的布织出来后非常硬,须得反复捶打才能用来缝制寒衣,所以光是捣衣这个步骤就耗费不少功夫。

  难怪授衣假会这么长!

  还没到九月,三娘就从岑勋那拿到了李白的作。

  竟是一首《将进酒》!

  《将进酒》也出自汉乐府,后人大多写成饮酒词,李白也不例外。据岑勋转述,李白是一边劝酒一边唱,劝得他和丹丘子派僮仆去县里沽了好几次酒。

  和李白喝酒痛快是痛快,就是比较费钱。

  三娘迫不及待地读完李白这首诗,很快知道到底有多费钱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这得多能喝啊!

  当然,劝酒还是次要的,更要紧的是整首诗读起来豪气干云,叫人忍不住跟着击节而叹。

  尤其是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让人读来神清气醒。倘若是怀才不遇、心中愁闷之人,哪个听了不得痛饮三大白?

  三娘一没有愁闷,二不会饮酒,读着也觉这首诗当真妙绝!

  可惜我没能亲耳听太白先生唱。三娘颇觉遗憾地说道。要是她能亲眼见证太白先生是怎么唱出这首诗来的,那可得写篇文章好好记下来!

  岑勋道:你又不能喝酒,说不准你在场的话,太白就不写这诗了。

  三娘听后觉得岑勋说得也对,便不再嘀咕岑勋不等他们一起去丹丘子家的事。

  想来许多名篇都是恰逢其会才能写出来的,若是时不对、地不对、人不对,兴许根本不会面世。

  三娘兴冲冲拿着《将进酒》去与贺知章他们分享。

  贺知章、张旭他们本来就喝酒,读了这首诗顿时对李白十分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