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章(【四明狂客】...)_盛唐小女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没良心的。”

  郭幼明一边抄,一边埋怨旁边铁面无情的小监工。

  “我平时待你不薄,你就这么对我?”

  三娘趴在案另一头,好奇地着她叔一一划地在纸上写狗爬字。再好的墨纸砚,在他手里统统都是浪费!

  为了当个敬重长辈的好孩子,三娘决定不把自己的真实评价说出口。她督促道:“叔你得快快写完,你说过九月要带我去大荐福寺听俗讲的。”

  当今佛寺一般会开设两类佛法大讲坛,一种是面向僧人的“僧讲”,一种是面向群众的“俗讲”。

  俗讲是开元初大规模流行起来的娱乐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已经从最初的佛经故事变文衍生出各类历史故事变文,诸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甚至还有贴近民众生活的当代变文,具体内容类似于感动大唐十大人物。

  长安城中最热闹的俗讲戏场在青龙寺,而后就是大荐福寺和永寿寺了。

  郭家祖父致仕后定居长乐坊养老,离青龙寺所在的昌坊也就隔了一个坊,三娘已经跟家里人去过几次,感觉不甚鲜了。

  九月算是佛教的长斋月之一,听闻大荐福寺要趁着这个长斋月开始讲变文,三娘早早便央着郭幼明带她去玩耍。大荐福寺在安仁坊,要穿过东市再走很远,她还没去过呢!

  郭幼明天生热闹,自然也想第一时间去听听这次的变文,可惜这不是被罚抄吗?他苦着一张脸说道:“你我这像是能在九月前抄完的吗?你知道《论语》多少字吗?”

  三娘一脸懵懂,摇着头反问:“多少字?”

  郭幼明噎住。

  他哪里知道多少字?谁会无聊到去数《论语》的字数啊!

  郭幼明若无其事地掠过三娘的问题,拿过二十卷让它们在案上排排站,好叫三娘直观地了解到《论语》到底有多难抄。

  “到没有,足足二十卷!”

  郭幼明强调。

  “就算一天抄十卷也要抄二十天,咱肯定是赶不上鲜的了。”

  三娘听后忧心忡忡,她冥思苦想片刻,积极请缨:“我跟叔一起抄的话只需要十天,到时候正好去玩!”

  一开始,郭幼明是拒绝的。可等他到三娘写出来的字后沉默了,要模仿别人的字迹可能很难,但三娘这个初学者写起字来歪歪扭扭,竟是和他苦练多年(事实上并没有练)的狗爬字扭到一块了。

  摆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是谁写的!

  郭幼明瞳孔地震。

  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默在屋里蔓延。

  郭幼明开始三省己身:难道我真的这么菜?难道我真的这么菜?难道我真的这么菜?

  好吧,他承认了,他确实挺不学无术。

  接下来几天,叔侄俩分据案两边,齐齐奋疾,效率居然还挺高。

  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王氏很快发现三娘抄抄得手指头都长出个小鼓包似的茧子来了。

  小孩子的手本来就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