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1章 最起码有了一口稳定的饭了。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最起码有了一口稳定的饭了。

  【把地盘划分好后,耶律德光果断的开始对官制来了一次大改动:升北、南二院及乙室的夷离堇为王,以主簿为令,令为刺史,刺史为节度使,二部梯里己为司徒,达剌干为副使,麻都不为县令,县达剌干为马步……】

  【同时,耶律德光还向中原学习,听取了不少汉臣的建议,增设了一批原本契丹并没有的官职:宣徽、阁门使、控鹤、客省、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文班牙署……】

  【可以说,耶律德光的这些举措,就是在符合契丹本身的情况下,“公卿庶官皆仿中国”,“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笑了笑,不曾想后世的异族居然也再度学习他们大唐的制度,虽然是被异族学了去,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他们大唐制度的完善。

  只是这辽太宗进行南北官职分立,将汉人地区与契丹地区进行分别治理,这种一个朝代理两种制度实行的情况,听起来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但仔细想一想,却能发现,这是目前契丹最合适的办法了,毕竟契丹的传统是必然要维护的,不能让刚建国不久还未完成思想转变的契丹遭受过强的中原文化的冲击。

  但中原制度的优秀不可否认,学习是必然的,同样还要收拢燕云地区,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这种一国两制的策略才是最为合适的。

  ——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看着神迹中耶律德光新增的那些官职,再回想一下眼下辽国的大致情况。

  他却发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词语,“枢密院”

  辽国那时候还没有枢密院!

  辽国如今在皇帝之下,最高的权力机关正是枢密院,虽然分为南北两院,但只是治理地方不同,核心上并无太大差别,军国大事,辽国皇帝都要与他们商讨。

  却不曾想在辽太宗时期,直到获取了燕云之地,辽国居然还没有设立枢密院。

  这一次大改动,辽国也只是把那原本就有的南北二院从夷离堇变成大王,宣徽也是在这一次才设立,枢密院怎么也要再过段时间才能出现。

  【契丹是有充足的治理非契丹民族的经验,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契丹便走向了攻打诸多传统游牧民族乃至非游牧民族地区的经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渤海国。】

  【渤海国境内人民的生活方式有较大的不同,北部生活的百姓主要以渔猎为主,生活方式较为原始,而南部地区则以则依靠地理优势,更加偏向于农业、农耕,种植广泛存在,这种生活方式已然与中原汉人极为接近。】

  【此外,契丹境内生活的汉人其实数量并不算稀少。】

  【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