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〇章 沧溟渡若飞;第一面团旗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壁之上的,或许迫击炮可以靠人力携行背上去,但那可是身管火炮啊,最轻的部件也有几十公斤。

  糟糕的是现在难以反制科奥劳岭那处山头上的明军火炮据点——哪怕失之毫厘炮弹都会错失目标,要么从上边飞过去、要么撞在半山腰爆炸。

  后方出现了这样令人焦头烂额的突发状况,可前线的明军却不会再等待下去。

  8月3日下午13:45,总攻前的炮火准备开始。

  具体的火力准备计划还是按照周长风的习惯——总时间较短,但尽可能猛烈。

  滚滚惊雷般的炮声传遍了哈雷瓦地区,明军阵地纵深闪烁着此起彼伏的光点,数以百计的炮弹被倾泻到美军阵地上。

  停泊于肯纳卡湾的数艘明军战舰也在开火,贞观号和永徽号战列舰专程而来,换下了之前受损待修的龙朔号。

  两艘战列舰用她们的3座三联装352㎜主炮向着测定的美军阵地进行交替半齐射,大口径杀伤爆破弹炸起的烟尘格外大,硝烟和扬尘中夹杂着翻涌的火焰,看上去尤为骇人。

  地动山摇!

  美军布置的哈雷瓦防线在如此强大的轰击下摇摇欲坠,这时候大明空军也掺和了进来,数十架俯冲轰炸机和双发轻型轰炸机在大量战斗机的护航下浩浩荡荡的飞向目的地。

  机群遮天蔽日,其中一架三六式轻型轰炸机搭乘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从本土远道而来的战地记者。

  一枚枚航弹紧挨着从机腹下的投弹仓中掉出,徐徐落向两千米以下的陆地。

  少顷,低头可见下方的大片土地已被溅起的一团团尘土所笼罩。因为飞机引擎轰鸣声的干扰,沉闷的爆炸声变得有些扭曲和奇怪。

  轰炸机编队投弹和大量航弹爆炸的景象都被照相机记录下来,铭刻于小小的胶片之中。

  【配图】

  14:00,两发红色信号弹准时窜上天。

  号手检查了唢呐的哨片,随即吹响代表发起冲击的号声。

  霎时间,尖锐的唢呐声和哨子声交杂在一起,很快又混合进士兵们的呐喊声,美军防线似乎在这一刻就已经被一往无前的气势给冲垮了。

  除陆战一旅战车队的14辆三八式甲型中型坦克以外,攻坚战车一营剩余可用的3辆三八式重型坦克也参与了进攻。

  攻击战车一营当初在海运途中损失了维保单位,又在登岛以后的一系列战斗中不断蒙受损失,一辆辆金贵娇气的重型坦克抛锚故障无法使用。

  眼下该营余部共有11辆重型坦克待修——由此可见完全损毁的数量其实不算很多,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保障的负面影响加剧了损失。

  薛灿的作风看似轻浮跳脱实则粗中有细,他不相信十七师提供的侦察报告,坚持“眼见为实,自己人去探查的结果才是最可靠的”。

  因此陆战一团从昨夜至今晨进行了多次渗透侦察和火力侦察,结果很让人满意,美军布置在哈雷瓦地区的防线堪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因为失败的反击损失了过多的兵力和装备,防线可谓四处漏风——比如一处阵地由一个齐装满员的连队来防守刚刚好,但现在大部分连队都减员半数,怎么可能保证防守严密呢?

  兵力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军指挥官拆东墙补西墙只能勉强填充最关键的几个地段。

  久经沙场的陆战一团官兵极为老练,很顺利的摸清了当面之敌的底细,找出了多个薄弱的接合部。

  准确的情报、妥善的后勤、高涨的士气是迈向胜利的基石,陆战一团无疑全都做到了。

  战斗打响不足半小时,哈雷瓦防线就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深知美军目前窘境的明军信心十足的高歌猛进,一股脑儿的向南快速进军,兵锋直逼瓦胡岛中部的惠勒陆军机场。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