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9章 三路凯旋(十一)决战西域(三)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察哈尔部的营帐内,气氛凝重而紧张。布日哈图,这位“全蒙古的太师”面色沉肃,此刻正盯着面前的林丹巴图尔,眉头紧锁,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能够洞察林丹巴图尔的内心。

  林丹巴图尔,察哈尔部命中注定的大汗,虽然年纪尚小,但此刻却已经有了些大汗的模样。他虽然有些泄气,但闪动的目光说明他并不甘心,因此故意说了一番泄气话,然后静静等待着布日哈图的决策。

  林丹巴图尔知道,面前这位智勇双全的太师便是察哈尔全部的希望,所有不甘屈服的蒙古人,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布日哈图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林丹台吉,我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明军来势汹汹,兵力雄厚,补给充足。而我们察哈尔部虽然英勇善战,但在兵力上仍是无法与明军及其仆从军相比的。

  更别说,我们更大的困局是完全打不起消耗战——大明有亿兆人丁,就算前线不胜,他们这六万大军逐渐消耗殆尽,可那又如何?死了六万,那便再来六万,无穷无尽。故我们正面与明军交战,即便有一时之胜,也断无长期之胜。”

  林丹巴图尔听后,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布日哈图所言非虚,察哈尔部已经陷入了困境。这其中的道理,早在去年布日哈图出兵甘肃前就分析给他听过。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的优势在于几近无穷的人口。多年前的明廷难以发挥这一优势,原因是他们财政困难。

  然而自从高拱、高务实伯侄先后当政,明廷逐渐扭转了这一局面。尤其是高务实出任明廷户部尚书以来,明军以肉眼可见速度很快补上了财政短板,因此即便高务实当初北伐并未采用什么奇计妙策,依然迫使察哈尔部只能排除万难,冒死西迁。

  当时布日哈图就告诉他,出兵甘肃并不是为了反攻明朝,而只是稍稍打乱明军西征的步伐,将他们的西征尽可能往后拖延。事实证明,太师又是对的,明军的西征至少被拖延了半年,甚至可能拖延了一年时间。

  然而即便如此,绝对实力的绝对差距仍是不容质疑的。拖延只是拖延,并不会改变时局的最终走向。

  林丹巴图尔小脸铁青,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但他依然有一种期待——既然太师算准了一切,那他就应该对今天的局面有所预计。所以,他也应该有所措置才对。

  果然不出林丹巴图尔所料,布日哈图没有多等,很快继续说道:“然而,直接放弃作战向西逃跑也并非上策。我们的军队中,除了察哈尔本部蒙军之外,还有在叶尔羌招募的仆从军,以及收拢的瓦剌败军。这些部队的忠诚度难以保证,若我们察哈尔军逃跑,他们可能会士气崩溃,甚至投降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