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7章 战后波澜(三)选择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所以会弄成这样,其中的道理在前文中多次说过:代表武将集团利益的五军都督府在土木之变后被彻底阉割。由此,五肢不全的武将集团找不到、也推不出自己的代言人,那自然没法争取自己的利益了,只好各找各妈,纷纷去抱某一派文官的大腿。

  但此时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出现了:皇帝本应该是超脱文武集团的仲裁者,在文武力量不对等时,难道他不应该抑强扶弱么?

  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但一个政权进入稳定期肯定会是文官集团强于武将集团,这是古往今来最常见的趋势,否则就会变成****。

  明朝因为太祖皇帝的“不征之国”原则,本质上就是从制度上反对了****,也就是限制了武将集团的上限。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文官集团的强大不受制约,而武将集团稍微反弹就会遭致猜忌,再叠加一个土木之变的DEBUFF,武将集团的衰落大势已成。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皇帝没有感受到武将集团衰落给其统治带来巨大危险,自然也就不会有动力去给武将集团站台——毕竟在皇帝看来,大明朝的文官体系不足以威胁他,所以文官集团权力扩张总好过武将集团权力扩张。

  然而高务实需要力量来支持他的改革,首先拉拢的就是最容易被他拉拢的武将集团。武将集团原本就需要强力文官支持,高务实不仅能提供政治支持,还能带他们发财,那自然一拍即合,但这下子就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至于红利,那自然是必须的,任何一个领导者想要顺利掌握名下的势力都有前提:基本前提是你能保护他们的利益,更进一步的则是你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武臣勋贵和掌兵武将能够二十年如一日拜倒在高务实门下,显然不会是因为受到高务实的人格感召,而是高务实既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又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勋贵集团加入海贸同盟,不仅在高务实的帮助下甩掉了京营乱摊子,可以丢掉作战责任专心用生产建设兵团赚钱,还能在海贸活动中大赚特赚,自然会全力支持高务实的一切行动——或许只除开造反。

  战功武将集团因为高务实的军改,一边获得更多的军饷,一边为自己的军队尤其是家丁换装更强的武备,显然也是获利极大。前者让他们在军中更有号召力(也许还能抽成),后者让他们更有实力获得更多战功,然后提升地位。于是,战功武将集团也乖乖听命于高务实。

  李如松明明因为他爹的关系而与高务实不在同一个战壕里,但依然能够执行高务实的军令,归根结底不也是因为高务实能保证他获得新的战功么?

  最后,关于持续动力,这一点现在还的确说不准,某种程度上而言最好是高务实能继续掌权

  请收藏:https://m.tsg2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